回到首页
手机扫码下载</br>多御官网
扫码关注官方公众号
联系微信客服
回到顶部

专管Chatgpt的法律来了,跟每个人都有关

2023-04-14 18:23 · 法度Law

使用Chatgpt要注意什么问题?生成哪些内容是违法的?

被人工智能生成的东西侵权了怎么办?责任谁来承担?

网信办发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对这些问题作了初步回答。

今天,我们简单给大家梳理和介绍一下。

一方面,AI时代到来,对这些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是每个网民的基本素质;

另一方面,大家听完觉得哪里不合理,可以去提修改意见,说不定一不小心就参与立法了。

对普通人来说,一个法律规则,最重要的就是程序设计、权利义务配置和侵权责任承担这三个要素。

这个管理办法,统共21条,从内容来看,主要针对的是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服务提供者

头三条,是立法目的、法律渊源、适用范围、政策态度这类常规内容。

第四条开始进入正题,对产品和服务提供者,提出了几条原则性要求。

第一款到第四款都是老生常谈,跟普通人关系最密切的是第五款——要尊重他人包括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在内的人格权,保守个人信息和商业秘密。

目前,几乎所有的AI侵权都是因为第这一条,在Chatgpt这一波之前,就有很多案例。

20年,英国女演员艾玛沃特森,就被人用换脸技术制作了30秒裸体视频,在色情网站上的播放量高达2300万次。

21年,我国演员刘昊然也被人用AI换脸技术伪造了半裸视频,加上一些文字编排,一时间各种流言蜚语四处传播,刘昊然不得不报警处理。

还有前两天闹得沸沸扬扬的,迪丽热巴亲热视频事件。演员本人还没报警起诉,特效师就先被追到工作室的粉丝给打了。

大家不要觉得受害人只局限于明星,理论上,任何人的形象都能被用来AI合成影片。

有记者卧底调查发现,AI 换脸已经形成了一条非常成熟的产业链,服务提供者声称只需要提供一张照片,就可以做到“如假包换”。

以前呢,我们对AI换脸伪造视频的认识停留在“深度合成技术”上,技术服务提供者承担的责任,类似于网络信息内容服务平台,主要是监管。

但这次,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中,产品和服务提供者要承担的,是内容生产者责任

这里敲黑板,。这一条是这次的新规中,最具革命性的一条。

什么意思呢?

以前,利用技术侵权,我们只说技术使用者的事儿。

这次,技术提供者,要承担同等的责任。

不光如此,给别人提供编程接口,为别人使用技术提供帮助,也一视同仁。

所以说,那些到处给别人发网址,开发各种接口程序帮助别人用Chatgpt的朋友们,要小心了。万一哪个人用你分享的接口侵权了,你也是要被连累担责滴。

再往下,第六条说的是资质,向公众提供产品和服务前,要通过网信部门的安全评估,还要进行算法备案或者履行变更、注销等手续。

第七条说的是数据,提供者要对数据的合法性、真实性、准确性负责,不能出现危害网络安全、侵犯知识产权、泄露个人信息的内容。

接下来,防沉迷啊、实名制啊、信息保护啊,这些常规内容不展开了。

直接来到第16条——提供者应当按照《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对生成的图片、视频等内容进行标识。

这个文件的规定,法度君跟大家概括一下。

首先,如果要编辑别人的形象,必须告知被编辑的个人并取得其单独同意。

其次,如果生成的内容可能导致公众混淆误认,服务提供者必须进行显著表标识,明明白白地告诉公众,我这是AI合成的。

最后,这个提示公众的标识,任何人都不能删除、篡改、隐匿。

简单来说,那些以假乱真的视频照片如果是AI生成的,必须在内容里显著提示。任何人在后续传播中,也别想着后期靠技术P掉这个标志,这也是违法的。

平心而论,这版征求意见稿来得有点出乎意料,因为动作太快了。

虽然这半年来,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性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猛,各个互联网公司的作品和应用层出不穷。

但在我国,这项技术还停留在试用和尝鲜阶段,没有和生产实践深度结合。

未来大规模投产之后,会出现什么样的风险和问题,都是未知的。

过早地立法,难免会有粗疏和遗漏之处。

但话又说回来,对于AI技术的风险防范,我们是宁可有备无患,不可患而无备。

根据现有经验摸索着立法,让技术提供者和使用者都清楚权利义务边界,也就知道什么事儿该做,什么事儿不该做,该做的事儿应该怎么做。

那么,对于目前这版意见稿,大家有什么意见或者想法,可以通过屏幕上的方式建言献策。还是那句话说的,说不定咱一小心就参与立法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