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上海市2023年“美好社区 先锋行动”项目闵行对接会在闵行举行。在会上,闵行今年入选市级“美好社区先锋行动”的12个项目,都一一“锁定”了自己的赋能团队、伴跑团队、行动团队等,将在闵行全区构建起多层级联动、覆盖多行业部门、多所高校的治理平台,进一步做大做强基层治理共同体。
记者看到,这12个项目分布在闵行区各街镇,探索突破的重点主要在物业治理、网格治理、痛点难点、减负增能这四个方面。
比如《莘“智”汇助力超大社区新治理》项目,主要从“减负增能”的角度出发,在莘庄镇上海康城社区展开治理行动,主要聚焦小区公共服务布点分散、不均衡、信息化程度不高等问题,携手美好社区“合伙人”,探索建设“共治共享+创新创业”超大型社区安居乐业的“康城模式”。项目的行动团队是莘庄镇康城社区党委,赋能团队是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伴跑团队是闵行区房管局。
又如《聚焦社区“微空间”,激发居民全过程参与“微治理”》项目,治理的聚焦点是“物业治理”,行动团队是虹桥镇锦绣江南居民区党总支,赋能团队是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伴跑团队是闵行区房管局、闵行区地区办。项目将针对小区公共设施老化、业委会换届难等问题,借力公共空间“微更新”,提升国际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意识。
再如《“规、建、管、治”四步一体,让滨江老小区成为幸福新家园》项目,主要从化解“痛点难点”出发,聚焦易积水、停车乱等问题,探索“东滩”三治模式,打造有安全、有条理、有温度、有风景的滨江新家园。项目的行动团队是江川路街道河东居民区党总支,赋能团队是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伴跑团队是闵行区交通委、区房管局、区司法局。
在现场,各项目的赋能团队、伴跑团队、行动团队等还围绕物业治理、网格治理、痛点难点、减负增能几个主题展开交流和讨论,希望为具体项目建设和全区社区治理实践献计献策。
作为《党建引领聚智赋能,“双网+”构筑治理新格局》项目的行动团队,浦江镇苏民村党总支书记谢小红介绍说,苏民村村域面积2.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5000人,如何使村宅“整洁、有序、长效”一直是萦绕村两委的心头大事。2018年的夏天,苏民村美丽乡村建设正式启动,初步凝聚起村宅治理内生动力。
但是,在实行网格化长效管理后,面对频繁流动的外来人口,宅前屋后乱堆物、乱停车、环境长效管理难等典型的村宅治理顽疾,叠加村民多样化的需求,苏民村的10多位村干部在人口管理服务上应接不暇。苏民村亟须搭建一个数据融合共享的智慧平台来助力村级治理。
这两天,作为赋能团队的华师大项目组一行到村里进行了现场走访及项目指导。经过各部门首轮头脑风暴,拟从三个方面发力升级现有数字智慧网功能,推动苏民村以“数字化场景”运用向“智慧化治理”蝶变:一是考虑从人房底册入手开发数据库,切实准确掌握人员的动态信息;二是考虑从可视化基础图景入手,将村级监控布局、居民信息、车辆进出统计等各类数据信息集中管理;三是考虑从将原有线下积分变为线上考核程序入手,让村级事务做到“一键直达”。
谢小红表示,后续,苏民村将持续在基层治理中紧盯村宅治理薄弱点,通过抓住“关键人”、找到“关键处”、解决“关键事”,积极推进一网联通、一网联动、一网联心,努力实现“人在格中聚、事在格中决、情在格中系”。
闵行区房管局是6个项目的伴跑团队。该局负责人表示,将充分发挥行业优势,主动跨前,倾力而为,积极为基层治理提供有效的政策和资源支撑。比如,聚焦河东小区、爱博六七村、平阳四街坊等一批2005年底前建成的老旧小区,闵行将启动新一轮“美丽家园”建设,计划通过实施房屋本体修缮、完善服务设施、道路停车优化、环境综合提升、为民空间载体打造等,重点解决“房屋渗漏破损严重、公共安全隐患突出、配套功能设施匮乏、整体环境品质不高”等居民关切的痛点焦点堵点问题。目前,上述项目改造方案正在优化中,上半年将正式启动实施。
会上还发布了2023年闵行区“美好社区”治理十大课题,包括“‘美好社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居村党群服务站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党建引领网格治理的实践研究”、“韧性社区平急转换机制实践研究”、“老旧小区物业区域化管理模式的创新实践”、“社区达人可持续参与社区治理的有效路径研究”等,吸引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两所高校多个院校的团队揭榜挂帅,期待为闵行区“美好社区”建设找准问题、研究对策、提炼经验提供有力支撑。
据悉,今年闵行区“美好社区”市区联动项目再扩容、再提升,将在12个市级项目基础上,同步开展110个种子项目行动,聚焦服务资源零散、街区治理的盲点痛点、村级长效治理难、社区治理黏性不足等难题,通过加强上下联动、条块结合、政学合作、媒体推动等方式,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由点及面、引领辐射、共创美好。